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的常见问题解析

来源:智为铭略    浏览次数:37    发表日期:2023-10-31

高新技术企业是一项难得的国家级资质,成功认定为高企不仅仅能享受税收减免、资金扶持等直接优惠政策,还可以提升企业品牌形象和市场价值,引来了无数企业的“竞相申报”。但是,每年那么多企业参与申报,还是有很多企业无法通过!这是为什么呢?

 企业秋招通知公众号首图.jpg

一、领域不符

不少的企业无法找到完全贴合企业产品和技术的高新领域。自身的定义都没有找准,因此在申报的材料中出现了领域选择不对而无法通过评审的情况。

比如:第五大类的“高技术服务业”,如果不了解该领域里的细分类别,就可能选择错误。

 

二、知识产权技术含量不高

实用新型专利从申请到授权大概:5-8个月左右,发明专利从申请到授权大概:26-38个月左右。大多数知识产权数量不够,又急于申请高企的企业想保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项加分最快捷的办法就是选择软著申请。

企业仅为了申报高企而申请软著,知产关联性低,甚至软著与研发项目和产品的关键技术毫无关系,这就导致企业知识产权评分不高。

 

三、科技成果单一,关联性差

新的工作指引对科技成果转化形式进行了多样化,丰富了企业将研发的技术成果进行产业化的方式,并要求年平均转化5项以上。

此外,高新申报还需要将企业的科技成果进行描述,要描述出技术成果是什么,怎么转化的,应用在哪个产品中,应用的效果如何,是否产生收益等等。

 

四、企业不清楚核心指标

专家在进行高企认定评审时,注重对企业创新能力的评价,包括企业知识产权(30分)、科技成果转化能力(30分)、研究开发组织管理水平(20分)、企业的成长性(20分),四项指标满分为100分,综合得分达到71分及以上为符合认定要求。

“指标打分”要求企业能够把控重点,将复杂的信息资料(技术、财务、制度等)进行有效整合,体现出企业的创新能力。

 

五、财务核算不规范

财务核算不规范是很多企业高企认定失败的主要原因,常见问题有:

1.研发费用含无形资产摊销金额而财务报表中无形资产

2.会计报表没有研发核算

3.多个研发项目的研发经费雷同

4.研发费用大于管理费用

所以,企业财务执行人员需要认真理解和掌握研发核算管理的规则和内涵。

 

六、企业人员资质

新的高企认定办法在人员方面降低了要求,将科技人员与研发人员统称为科技人员,比例要求统一为10%,取消了大专以上的学历的限制,这些调整为企业处理人员问题提供了有利条件。

但需要重点强调的是,最新的管理办法对于人员方面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比如人员的统计方法、企业的人力资源总体情况、科技人员的认定标准等,申报企业必须高度重视。

 

七、管理制度存在漏洞

新的工作指引加强了企业对社保人员的检查力度,尤其是乡镇型科技企业。而不少新成立的公司为了节省费用,往往核心创业人员甚至初创团队的员工都不交社保,将钱省下来用于产品研发、生产、销售。 

此外,近两年新成立的企业多以技术人才创办为主,这类企业技术方面比较领先,但财务管理方面就相对松散。由于线上支付的发展,现在很多企业线上收款,直接进入账户,即使进入公司账户也很少开票,导致账目混乱。 

在后补充材料中常常容易出现制度写明了有具体金额的奖励激励,但没有发奖金、汇款或现金签收的凭证等前后不一致的现象,使审核专家对其各项管理制度存疑,导致扣分。

 

八、团队缺乏申报资料编写经验

对于中小型企业和初次申报的企业来说,对具体政策和申报过程不够透彻以及编写申报材料经验不足也是一大难关。团队缺乏实操经验,不清楚材料具体应该怎么准备。

比如:研发人员不清楚研发项目怎么归集,缺乏科学的设计和安排,照搬专利说明书;财务人员未设置研发支出辅助账,数据前后不一致,企业审计报表与纳税申报表不一致未做说明;另外技术性不强,产品描述不清,科技成果佐证材料过于简单,也会造成专家判断认定不精准,影响申报结果。

 

其实,除了以上几点,影响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报失败的原因还有很多种,比如是否做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研发比例、科技人员的占比、研发支出、高新收入等等,都会影响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申报成败。

 

总之,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是一个专业度极高,比较复杂的申请工作,需要企业做好战略规划和充分准备,如果想要万无一失,尤其是对于一些经验不足的小微企业和新企业,从知识产权、成果转化、管理制度、财务经费、服务构建等进行多个方面的评估和准备,有助于企业申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