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工信和发改等研发平台在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中的作用

来源:智为铭略    浏览次数:37    发表日期:2025-04-15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我国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重要力量。在此过程中,科技部、工信部和发改委等部门的研发平台通过政策引导、资源整合和技术赋能,为企业提供了多维度的支持。以下智多星将结合具体案例,分点阐述其作用机制及实际成效。

 科技、工信和发改等研发平台在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中的作用.jpg

一、科技部门:推动产学研融合与技术攻关

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与创新基地

长江设计集团物探公司依托“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工程物探检测重点实验室”和“水利工程物探检测技术推广基地”,开发了渗漏三维精准探测、大坝全息物理影像建模等核心技术,攻克了毫米级误差检测难题。其成果不仅应用于国内重大水利工程(如丹江口大坝),还通过“一带一路”项目输出至巴基斯坦卡洛特水电站,成为国际技术标杆。

校企联合研究院

上海艺赛旗软件与南京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共建“艺赛旗AI智能研究院”,聚焦RPA+AI技术研发,推出超自动化产品矩阵(如iS-RPA),成功服务华为、中国石化等千家企业,并完成信创认证,助力数字中国建设。此类合作模式显著提升了企业的技术原创性和市场竞争力。

 

二、工信部门:强化政策引导与资质认证

专业化指标与复核机制

光力科技在成为第四批“小巨人”后,需每三年接受工信部复核,考核专业化、创新能力等指标。其通过持续投入研发(年研发占比超10%)、新增专利近300项,并完成半导体切割划片机产能扩建(年产能500台套),巩固了在细分领域的领先地位。

行业标准与品牌建设

长江物探公司承办《工程物探技术发展及应用》专著编写,联合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制定行业标准,并通过“水利工程质量检测五甲资质”认证,进一步夯实了市场权威性。此类平台不仅规范了行业发展,还为企业拓展业务版图(如国防军工、市政工程)提供了资质背书。

 

三、发改部门:统筹重大项目与产业集群布局

产业链协同与低碳化升级

宝鑫科技在河南省“中国铜箔谷”产业集群中,联合龙电华鑫集团攻克4.5微米极薄锂电铜箔技术,使电池能量密度提升10%,成为宁德时代、比亚迪的核心供应商。其产线升级获发改委“数智化、低碳化”政策支持,并纳入三门峡“全国材料新城”建设规划,实现区域生态共建。

新能源与战略性新兴产业扶持

湖南法恩莱特新能源公司依托发改委新能源产业政策,研发半固态电解质产品,突破固态电池材料技术瓶颈,获湖南省工信厅“白名单”融资支持,成为长沙先进储能材料产业的领军企业。此类政策有效衔接了企业技术优势与国家能源战略需求。

 

四、多部门协同:构建全链条培育体系

各部门协作形成“技术—市场—资本”闭环生态:

科技+工信:鞍钢集团自动化公司通过工信部“专精特新”认证,联合北京科技大学开发全流程质量管控系统,获发改委“工业互联网”专项支持,市场占有率提升至30%。

发改+地方财政:湖南省构建“1+14+110”三级公共服务平台,通过“产融合作白名单”为企业融资超2300亿元,星邦智能借此跻身全球高空作业平台前十强。

 

科技、工信和发改部门通过差异化分工与协同联动,为“小巨人”企业提供了技术研发、政策合规和产业升级的全方位支撑。典型案例表明,这种“平台赋能+政策引导”的模式不仅能加速企业技术突破,还可推动其融入国家战略产业链,最终实现从“小而精”到“强而优”的跨越。未来,需进一步优化跨部门协作机制,强化对前沿领域(如AI、新能源)的精准扶持,以培育更多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隐形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