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智为铭略 浏览次数:37 发表日期:2025-04-09
一、全省首台套项目总体分析
产品类型覆盖
江苏省首台套重大装备覆盖领域广泛,涉及智能制造、新能源、环保技术、电力装备、高端材料等多个产业。根据2024年公布的105个装备名单,典型产品包括:
智能制造装备:如南京蓝昊智能的“智能柔性折弯中心”,实现了高精度、多工序集成化生产。
新能源与电力装备:江苏亨通高压的“220kV超大截面平滑铝电缆系统”解决了高压电力传输的稳定性问题;常州中源技术的废动力电池回收装备则通过创新工艺实现锂资源高效回收。
环保与绿色制造:南通思瑞的智能高速硅钢片横剪线填补了国内空白,提升了硅钢片加工效率。
技术方向聚焦
智能化与数字化转型:多数装备结合了物联网、AI等技术,如智能折弯中心通过自动化控制实现柔性生产。
绿色低碳技术:如氢能装备(国富氢能的氢液化系统)、废铅酸蓄电池无害化处理技术(海宝资源)等,响应“双碳”目标。
关键材料与工艺突破:如核电超大口径主蒸汽隔离阀(中核苏阀)和大截面电缆系统,均涉及材料稳定性与精密制造工艺。
区域分布特征
全省覆盖均衡:2024年名单涵盖全部13个设区市,南京、苏州、南通、常州等地项目数量领先。例如,南京以智能制造为主,常州聚焦环保装备,南通在电力传输领域优势突出。
产业链协同效应:苏南地区(如苏州、无锡)依托电子信息与高端制造基础,推动装备与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苏中、苏北地区(如盐城、徐州)则侧重新能源装备与绿色技术产业化。
二、苏州区域首台套项目特色分析
产品类型与产业优势
苏州作为制造业强市,首台套项目集中体现以下领域:
光伏与新能源装备:如迈为科技的“HJT高效电池PECVD量产设备”和太阳井新能源的“异质结太阳电池铜栅线整线装备”,推动光伏技术迭代213。
氢能与储能技术:国富氢能的“氢膨胀多效循环制冷型氢液化系统”突破氢能储运瓶颈,助力氢能产业链完善。
核电与高端阀门:中核苏阀的“核电主蒸汽隔离阀”填补国内空白,提升核电装备国产化水平。
技术方向与创新亮点
光伏技术产业化:迈为科技的PVD镀膜设备通过动态镀膜技术提升电池效率,降低制造成本,成为异质结电池量产的核心装备。
氢能系统集成创新:苏州企业通过多效循环制冷技术实现氢液化系统能效提升,推动氢能规模化应用。
核电装备国产替代:大口径阀门的设计突破依赖进口局面,保障核电安全自主可控。
区域布局与政策支持
吴江区引领创新:截至2023年,吴江区累计50个产品通过省级认定,居苏州第二,代表企业包括迈为科技和吴江变压器,后者研制的并联电抗器解决了电力设备局部过热等世界性难题。
政策赋能产业升级:苏州市工信局通过资金补贴(如销售额10%奖励)、市场推广支持(如示范应用场景搭建)等政策,加速首台套装备从研发到市场转化。
三、全省与苏州对比与趋势
产业侧重不同:全省布局更均衡,涵盖传统制造升级与新兴领域;苏州则聚焦新能源(光伏、氢能)、核电等前沿领域,形成差异化竞争力。
技术层级差异:苏州项目多瞄准国家级目录(如国家能源局首台套),技术门槛更高;其他地区则以省级目录为主,侧重区域产业链补链强链。
绿色化与智能化并进:氢能、储能、废资源循环利用装备将持续扩容;AI与装备融合将深化(如智能运维系统)。
区域协同深化:苏南的研发优势与苏中苏北的产业化能力结合,推动全省装备制造业梯度发展。